UED建筑大师讲坛
——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KengoKuma)
讲座时间:2013年8月31日傍晚19:00—21:00
讲座地点:吉林艺术学院造型校区一楼(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红旗街2077号)
一、隈研吾(KengoKuma)个人简介
日本建筑师,惯用竹子、木材、泥砖、石板、和纸等自然建材,建筑风格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
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
1954年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
1979年毕业自东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班。
1985-1986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都市计画学系客座研究员。
1990年在东京青山成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2001-2008年任教于庆应大学科技科学系。
2009年开始担任东京大学教授。
知名作品:
龟老山展望台(1995)
水∕玻璃(1995,AIA奖)
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1995)
森舞台∕宫城县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1997,日本建筑学会赏)
石之美术馆」(2001,国际石材建筑大奖)
马头町广重美术馆(2001,MuranoPrize)。
近期作品:
长城下的公社∕竹屋(2002,北京),
长崎县立美术馆(2005,长崎)、
三多利美术馆(2007,东京)。目前于中国及欧洲仍有许多建桉进行中。
获奖概况:
近十年更一手囊括JCD、日本AIJ奖、美国AIA、全球创新建筑奖、芬兰Spiritof Nature Wood Architecture、法国Energy Performance + ArchitectureAward等国际大奖。
著作成果:
《十宅论》、《再见.后现代》、《建筑的慾望之死》、《负建筑》等。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省勘察设计协会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承办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三、讲座议程
1.讲座时间: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19:00-21:00
2.讲座地点:吉林艺术学院造型校区一楼(吉林省长春市红旗街2077号)
3.议程安排:
19:00-19:10 开幕式:主持人介绍隈研吾与出席嘉宾
主持人:谢英文 吉林省勘察设计协会秘书长
19:10-19:20 致辞嘉宾:郭春方 吉林艺术学院院长
建筑设计部处长(具体信息待定)
19:20-19:25 学术主持:柳青《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
19:25-20:45 大师讲座
讲座题目: 隈研吾待定
主讲内容:待定
20:45-21:00 观众提问、互动环节
21:00 嘉宾合影留念
附件一:隈研吾(KengoKuma)设计思想
建筑怎样才会消失呢?他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东京被称为是无秩序的都市。老的、新的、大的、小的、人工的、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杂乱无章地混合在一起。这既是亚洲都市的常见的缺点同时也是魅力所在之处。
隈研吾考虑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融为一体。他的建筑师生涯就从这里开始了。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末,东京正值经济景气充满活力的好时代。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变化。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建筑项目剧减,隈研吾尝试让凸显的造型性存在形式反过来变为凹陷隐蔽的形式。在原来山顶公园的地面上,筑造一个剖面呈U字形的混凝土构造体,然后在上面堆土、植树,恢复山的原来形状。建筑看上去只是在山顶大地上开了条缝,而且只有从空中鸟瞰才看得见这条缝,从地面人们看到的只是山。如果说通常建筑的存在形式是造型性的,这个展望台就是空洞性的,采用了造型的逆转形式,建筑的形态被抹消了。尽管如此,在这个建筑里人们在经验上对建筑空间秩序(sequence)的认识还是确实地存在着。通过做这个建筑我发现了以体验性的建筑、以作为现象的建筑来取代从前的建筑形态的可能性。
玻璃幕墙往往隔断了环境与主体的联系。不是只要使用透明的玻璃就能成为开放性建筑的。又比如京都的町屋(注:日本传统城市中面向街道的铺面房),面向街道的门面部分多装有木格子窗,这种木格子窗把室内外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成功地做到这种联系,需对粒子的素材、尺度把握得非常细致慎重。首先要对构成外部环境的素材与尺度进行解析。对作为内外媒介的粒子进行设计时也要选择恰到好处的素材与尺度。
需对在环境中不断变化的主体的活动进行分析。主体相对于粒子的距离、主体在场地中以怎样的速度移动,解开这个多元方程式,可以决定粒子的素材与尺度。对于建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态或造型,而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粒子。成功地设计出最合适的粒子,建筑与环境就能相互融合,建筑也就消失了。在这样的思考与实践中不是简单地把建筑埋起来而是用把建筑粉碎解体的方法来使建筑消失的可能性。粒子的设计完成了,其他的因素,如平面、形态也自动解决了。传统的设计流程是首先决定平面和形态,最后再考虑室内外分界部分的细节。
现代主义也宣称追求建筑的透明性,其目的最终还是没有脱离要建造一个对立于环境的强烈造型。勒·柯布西耶做混凝土的造型建筑,密斯追求透明性,但其本质是以玻璃的造型体与自然进行对比。
透明性不是单纯视觉上的连续性。他所期望以现代的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结合,使这个并不年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再生。这也是传统性、地域性与先端性、全球性相结合的一种尝试。
附件二:隈研吾(KengoKuma)代表作品:
日本东京浅草文化旅游信息中心Asakusa Culture Tourist InformationCenter
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
附件三:隈研吾(KengoKuma)项目作品年表
(项目信息精选自《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第63期杂志)
1991年
村落/日本东京都新宿区
神木岛度假胜地/泰国普吉神木岛
多利安式/日本东京都港区
M2/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
1992年
Kinojo 高尔夫俱乐部/日本冈山县总社市
日本美术馆构想(项目计划) /日本东京都港区
1993年
Kinojo 高尔夫俱乐部
日本美术馆构想(项目计划)/日本东京都港区
日本博览馆,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1994年
MAN-JU/日本福冈佐原
梼原町游客中心/日本高知高县冈市梼原町
龟老山展望台/日本爱媛县越智
1995年
水·玻璃/日本静冈县热海市
威尼斯双年展日本博览馆空间设计/意大利,威尼斯
1996年
水·阴影/日本群马县富岗市
树林中的森舞台/日本宫城县登米郡
河·Filter/日本福冈县石川多摩川
淡路岛S.A./兵库县津名淡路岛
2005年基本概念博览会(项目)/日本爱知濑户市
东京海滨中心(项目)/东京都港区
1997年
Eco 粒子(项目计划)/日本大阪都岛区
逆剧场/日本东京长府
慰灵公园 (项目计划)/日本群马县高崎市
1998年
淡路岛 S.A./日本兵库县淡路岛
2005年基本概念博览会(项目)/日本爱知郡濑户朝香
东京海滨中心(项目)/日本东京都港区
1999年
木·板条/日本神奈川县叶山
北上运河博物馆/日本宫崎县石卷市
超级街(项目计划)
2000年
马头町广重美术馆/日本枥木县那须马头町
高柳町社区中心/日本新泻县高柳町
作新学院大学/日本枥木县宇都宫市
幕张集合住宅/日本千叶县幕张
那须历史博物馆/日本枥木县那须
石美术馆/日本枥木县那须
2001年
多孔房— Kurakuen
项目(项目计划)
防灾科技学院/日本茨城县牌岩
高崎车站停车场 /日本群马县高崎
海Filter /日本山口县小野田
银山温泉浴场/日本山形县尾花沢市
竹屋II -
Kurakuen项目(项目计划)
过滤河流(城市项目计划)
2002年
长城脚下公社——竹屋 /中国北京
塑料房屋/日本东京都
安养寺木造阿弥陀如来坐像收藏设施/日本山口县下关
ADK松竹广场/日本东京中央区
2003年
油漆屋/日本东京都多摩市
蓬莱温泉浴场/日本静冈县牧野
森林/地板 /日本长野县轻井泽
户隐冷面馆/日本长野县
梅窗院/日本东京都港区
JR涩谷车站外立面改造/日本东京都涩谷区
ONE表参道/日本东京都港区
长城脚下公社——竹屋(第二阶段) /中国北京
2004日本花博主入口/日本静冈县
2004年
Waketokuyama餐厅/日本东京都港区
东云集合住宅/日本东京都
东京农业大学“粮食及农业组织”博物馆/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
村井正诚美术馆 /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
NTT青山改造/日本东京都港区
LVMH 大阪/日本大阪中心区
古今乌丸/日本京都下京区
2005年
福崎空中广场/ 日本大阪府
长崎美术馆/日本长崎
芬兰公共汽车站/芬兰
KXK /原村现代美术馆,日本东京品川
万来舍继承空间 /日本东京都港区
The Scape /日本东京都涩谷区
莲屋/日本东部都
2006年
Y-Hutte/日本东部
高根泽广场凉亭/日本枥木县
Hoshinosato 别馆工程/日本东京都山口下松县
银山温泉藤屋/日本山形县尾花泽市
Z58/中国上海
梼原综合大会堂/日本高知县梼原
2007年
东京市中心D项目北翼 /日本东京都港区
三得利美术馆/日本东京都港区
法兰克福现代茶屋/德国,法兰克福
户畑C街区计划
/日本福冈县
酒之花餐厅(Sakenohana)/英国伦敦
2008年
朝日广播公司/日本大阪
吴市音户市民活动中心/日本广岛
开花亭餐厅/日本福井
宝积寺车站/日本高根泽町
北京瑜舍酒店/中国北京
寿月堂咖啡厅与店铺/法国巴黎
蒂芙尼旗舰店改造/日本东京银座
2009年
查查月亮餐厅/英国伦敦
金山城迹博物馆/日本群马县
根津美术馆/日本东京
玉川高岛屋S C Marronier Court
/日本东京
Lucien
Pellat-Finet心斋桥店 /
日本大阪
下关市川棚温泉交流中心/日本山口县
长崎GARDENTERRACE度假饭店/日本长崎
2010年
安藤百福纪念自然体验活动指导中心/ 日本长野
GC PROSTHO博物馆研究中心/日本爱知县
竹子·纤维 /东日本
三里屯SOHO/中国北京
上下/中国上海
玻璃·木房/CANAAN新康涅狄格州,美国
梼原町MARCHE/日本梼原
赤坂首都东急酒店 / 日本东京
赤城神社/日本东京
梼原木桥博物馆/日本梼原
建筑与自然
我的创作理念是取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来创造采光充足的开阔空间。建筑设计的手法灵活而创新,建筑结构与人的关系必须和谐而友好。从结构计划、通风系统到采光设计,一切都顺从光亮、柔和的原则。这些方式和混凝土建造的结构建筑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但只有采用这样的建筑方法才能最终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融合。
材料之相对论
无论材料本身是多么的高级而昂贵,但是它们如果只能表现单一的面貌,对我来说不免缺乏生气,且永远无法改变人们对它们的印象。但是如果能将材料完全地转化成粒子,它们就能如同彩虹一般短暂而无法捉摸。他们有时具体得仿佛实物,但随着光线的瞬时改变与观察者角度的变化,突然之间就会散化成云彩甚至溶化为大雾。百叶窗可具体得如墙面但也会霎时间转化而消失,这种瞬时变化和朦胧正是它们的魅力和其本质的精髓。
以上资料来源于《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第63期杂志
1、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提供,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
2、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
《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简称UED)是中国建筑界第一本时尚、跨界的专业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领域重要期刊。其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洞悉国内外当代建筑,剖析建筑与城市、环境的深刻关系,关注优秀建筑师的创作及经历,引领建筑设计的新思潮、新时尚,具有专业性、时尚性、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