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海报
艺术外滩浦西馆荣幸宣布:艺术家蒋正根个展“万籁此都寂”将于2019年12月14日下午3点开幕。 此次展览艺术家透过一个全白的空间,寻找一种空间的空白效应,让平面艺术中的时间性与空间的场域发生某种关联,从而使物与物之间产生新的空间关系;它在一种无形的或隐形的边界里,产生一种静寂的虚空境界。

艺术外滩浦西馆
前言
毫无疑问,蒋正根的绘画是他自身生活的宗教化。如果将浩如烟海的世间事视为起心动念的外因,众生皆因五蕴炽盛而造作五浊八苦,那么蒋正根的行为是一种类似“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逐参渐悟,那些画布上笔力的均衡掌控、渗透、超慢速点染与极具耐心的层叠覆盖——它们都在结果中凝聚成一种虚静的力量。显然,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且异于同样是时间艺术的演奏、舞蹈、戏剧(它们具有表演性),也异于西方的以构成为特点的抽象艺术(它们以形式在时间中的变奏作为抒情或意味),蒋正根的绘画不遵从“有意味的形式”,亦不试图将枯禅般的创作过程作表演化呈现,我们从中窥探不到艺术家要将对象作为作品尽善尽美呈现的意志,亦窥探不到任何试图强调“艺术家已摆脱作品之相”的意志,似乎作者已然坐忘,抵达物我两空的境地。这种静观正是蒋正根的生活之道,也是他得以“印心”的依据。
蒋正根 点苔16-NO.35 布面丙烯 200×150cm 2016
“万籁从不曾消停,但即便是翻腾不息,永恒的空寂也仍藏匿于其中。”

蒋正根 点苔NO.2 布面丙烯 120×100cm 2018
本次展览主题引自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寂寥中的余音具有深刻的所指。戏曲中的余音即指一段意味幽深的台词之后的冗长停顿,是以无声作为余声,这是一种通过延长时间来促进观众思维消化的功能性剧场手段,本次展览的空间留白即类似这种剧场对台词的呈现手段,并以此作为对作品的一种注脚;同时,空白区域也传达一种隐喻:蒋正根在画布上所做的繁复劳动并非是通过使某物存在来指向另一物,而恰恰是减去某物(他所创造的)后所余下的那些与被减部分之间的关联构成了指向性。就这一点而言,它吸取了古代山水画讲究在画面内留白的机制但却又有所僭越,使得一种理想的境界更具现实的张力。本次展览共展出蒋正根“点苔”系列等新旧作品共20余幅,也将展出艺术家使用工业木材创作的新作品若干,这一部分将关系到自然与人为,以及对一种侘寂美学的呈现。
文/柳力

蒋正根 点苔16-NO.30 布面丙烯 100×80cm 2016
蒋正根
生活上海
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参展经历
(艺术外滩浦西馆)
(南通市现代美术馆)
2016年“无为之道——2016蒋正根当代艺术作品跨年展”(上海原D艺D艺术空间 )
(喜马拉雅美术馆人文艺术空间 )
(上海可雅艺廊·南外滩馆 )
(瑞士·玛萨诺-帕斯库艺术空间 )
(上海M艺术空间 )
(泰国·曼谷GALLERY55画廊 )
(比利时·布鲁塞尔D.V.O画廊)
2018年“前卫·上海——上海当代艺术30年文献展:2018年“ART AMOY—— 2018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
(武汉美术馆/西安美术馆/沈阳鲁迅美院美术馆/山东美术馆)
2018年“粉墨登陆——2018年新年首展”(ART LABOR画廊)
2017年“上海延伸——2017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
2017年“中国精神-中国·抽象——当代中国非具象油画艺术展览”
2017年“回归——2017湖畔跨媒介国际艺术展”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会场——当代艺术家作品陈列展”
2013年“零 界——2013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
2013年“墨测高深——2013当代空间水墨北京展”
2010年“抽象之道——2010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
2008年“时间·地点·人物——2008中德当代艺术展”
2006年“都市·后园——2006现代绘画沪杭两地联展”
得意大利2015年Laforet 亚洲艺术家夏季驻留创作项目,赴米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