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曾经沧海 | 法国艺术家季勇(Guillaume Hebert)《海的练习曲》、《启示录》双系列作品个展

2019年5月14日 10:30 ~ 2019年7月10日 18:30

收起

活动票种
    付费活动,请选择票种
    展开活动详情

    活动内容收起

    曾经沧海

    法国艺术家季勇(Guillaume Hebert)《海的练习曲》、《启示录》双系列作品个展

    艺术家:    季勇

    策展人: 粘莲花

    开幕:         2019.5.14 15:00-18:30                                   

    展期:         2019.5.14-7.10 (周日&周一闭馆)

    地址:      上海市莫干山路502号楼1   M艺术空间

     

     

    M艺术空间非常荣幸即将呈现法国视觉艺术家季勇(Guillaume Hebert)第二次个展《曾经沧海》,展出《海的练习曲》和《启示录》两个创作系列。

     

    季勇暨2018年三月在M艺术空间举办首次个展,发表《他山之石》系列摄影作品后,同年三月至五月陆续在巴黎的第八届欧洲青年摄影艺术节展出《更新风景》系列作品,崭新的创作风格以及对于当代文化处境的敏锐探讨,深受欧美二十多个重要平面媒体杂志的关注和报导,以及法国电视广播节目等专访,积极地唤起大家对于文化环境议题的关心与影响力。

     

    在巴黎展览期间,并由大会专家所组成的评审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公开票选为最受喜爱的艺术家,荣获第八届公共大奖并受邀担任第九届的大会评审团和驻地创作等项目,大型户外作品于巴黎市政厅及卢森堡等地铁站重要公共空间展示,其鲜明活泼的艺术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回响。

     

    同系列《更新风景》作品陆续于去年六月入围第四十九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历年来该摄影节都以发掘世界各国优秀的摄影艺术家而享誉盛名。由大会特别安排在开幕晚会中介绍季勇丰富精采的创作,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艺术家、策展人、媒体、艺术机构等共襄盛举。此系列作品陆续于第五届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及受邀至欧洲各地的摄影艺术节巡回展出,艺术家并于今年一月远赴法国布雷斯特小岛上的小学,参与驻地教育计划,透过作品与演讲启发学童思考文化生态环境的议题。

     

    本次展览《海的练习曲》系列作品中,呈现作者以大海为观照冥思的创作过程,面对自然的感动和纯粹的诗意审美中,思索生命真谛的醒悟。

     

    《启示录》系列作品是记录作者在历经生命洗礼后的蜕变历程。阅读于先知话语的启示中所得到的感动,天启般的领悟在日以继夜的工作中,如电光火石地燃烧了他旺盛的创作热情,展现出万物一体自然涌动的丰富灵感。

     

    此系列作品揉合了西方古典绘画元素和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观点,光影层叠的画面中交织着人类文明的美丽景象和自然世界的共存共荣,因人类社会瞬息万变的快速发展,所造成全球生态的崩坏遽变,藉此所提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关怀和警示。

     

     

     

    曾经沧海

    文:冯君蓝

     

    默观季勇从《海的练习曲》、《海上光影》以至《他山之石》、《启示录》这一系列作品中所呈显超越尘俗的诗意和灵性特质,以至揣想其创作背后的哲学思考和心路历程,教我联想起德国浪漫派的先驱-诗人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1770-1843)。

     

    荷尔德林很早就注意到,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不断扩展而导致人们灵性的失丧;机械技术、功利实用主义把人类带离灵魂的原乡,去往冷酷陌生的异域。诗人在法国大革命后来走向血与火的反省中,认识到启蒙运动所高举的理性并非最高的原则,高于知性和理性的乃应该是对生命和生命本源底真切认识,并在挣扎中完成生命本务的过程,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神子与人子的同一。而就荷尔德林来说,只有美的经验和对爱的神灵底信仰,才能够引导我们达到这种统一:

     

    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同在,

    人便会欣悦地以神性测度自身。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如苍天彰明较著?

    我宁可信奉后者。

    神本是人的标尺,

    劬劳功烈,竟而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

     

    在荷尔德林的作品和思想中,混融了希伯来、希腊和泛神论的影子。

     

    其实在早前按季勇的自述,虽然身为法国人,他所心仪的却是道家。道家否弃从经验获取知识的认识途径,以为不能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 养生主》)故此,道家主张杜绝名器和礼贤之知,转向回归本心的理智直观,依赖无知无为以否弃外求的追寻,而回归内在启明道心的寂照,从而达到无需疲于奔命,自适自在的逍遥洒脱,超越一切的对待,升华至无我之境。而这大约也是佛学的进路:首先破除我执的认知,引发观空的般若之智,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从而在缘起法中直观实相,把握绝对的本体。但刘小枫指出中国传统哲学理智直观的潜在危机:在儒家就是通过理智直观把仁心上升至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把仁心客观实在地确立为万物之体,甚至借此引申出宇宙的秩序。而在道家,则是通过体无,让感性个体归于自然实在,却无知而无不知,意图在唯心的自然、宇宙秩序中,去获得永恒的、超时间的意义。但这如何能圆满?把分殊的、局限的、偶在的体性仁心,设定为本体论的实在之源,妄臆此足以涵盖乾坤,苍天碧海、一草一木,一切实在都由它创生。如此,必然陷入存有论和认识论的谬误。

     

    而这也正是季勇一系列以大海为观照冥思对象的创作过程中意识到的困境。那一幕幕在时间的推移,在物理世界的变化,在自我心识的流变中呈显的迷离、朦胧、恍惚,以至于难以捉摸的潮起潮落,揭示了包括每一个体人心在内的自然万象的局限性、偶然性和虚空的本质。而这或许也是季勇最终之所以,从抛弃我执的执着中,从漫无边际、纯粹的诗意审美中,从企图通过刹那间对真谛的体悟以否弃时间的徒然挣扎中,醒悟过来,转身返回灵魂的原乡,投靠那位自然自在的创始成终者主动的召唤与启示的因由。

     

    也就是在此人生阶段,季勇阅读了曾于罗马皇帝多米田主政期间被放逐至拔摩海岛的先知约翰,记录其在启示中所窥见的异象。关于人类透过强取豪夺所缔造短暂的绚烂与权势,以及翻天覆地之后新天新地的沛然降临,感动之余,季勇接连创作出一幅又一幅如惊蛰的春雷,如电光石火的末日图景。透过这一系列揉合了西方古典绘画元素的艺术作品,季勇试图让我们明白,对个体生命与世界整体的认识,主客的统一与天地人合一的大同理想,乃至于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的审美生活,从来只是启示、恩典的领受。

     

    写于2019430



    举报活动

    活动标签

    最近参与

    • zhihan
      收藏

      (5年前)

    • 大雁归来
      报名

      (5年前)

    • sabrina大女人
      收藏

      (5年前)

    • H
      报名

      (5年前)

    • Sarah Qin 莎莎
      收藏

      (5年前)

    • 东加王
      收藏

      (5年前)

    您还可能感兴趣

    您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提问!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请规范用语。

    全部讨论

    还木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

    活动日历   0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免费发布